安徽在过去的20年里一路开挂,过关斩将,终于来到了全国GDP十强省份的门口。目前,站在十强省份的“守门员”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2020年安徽GDP与上海的差距不到20亿元,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安徽超越上海几无悬念。当然,安徽的“野心”不止于超越上海,挤掉湖南,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才是“终极目标”。
“十四五”时期,安徽定下了2025年GDP接近6万亿的小目标,挑战湖南的意味十分明显。2021年上半年,安徽GDP增量已反超湖南。
未来五年,中部地区将会迎来新一轮大洗牌,安徽能否挤掉湖南?
湖南的“天时地利人和”
在改革开放前30年,湖南GDP在全国的位置大概在10—15位之间。2009年,湖南打破局势,首次跻身全国GDP十强省份,此后十年里,湖南一直都位列十强名单中。
湖南是如何崛起的?众所周知,一个地区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湖南正是在2008年—2018年这十年抓住了三个战略机遇。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湖南的“天时”。
2008年,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迅速出台“四万亿”计划,公路、铁路、桥梁、地铁、住房等一大批基建项目纷纷上马,使得市场对新型施工设备需求暴增。
湖南抓住机遇,找准自己的核心优势,做大做强工程机械产业,成为了全国最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今天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有多强?
2020年,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总产值已超过2000亿元,培育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四大金刚”,全省形成以长沙为产业核心区,湘潭、常德整机制造中心,湘潭、常德为整机制造中心,株洲、衡阳、娄底、邵阳、益阳为零部件配套地区的布局。
与此同时,湖南还抓住了另一个风口文娱产业。从《还珠格格》到《人民的名义》,从《快乐大本营》到《天天向上》,从《超级女声》到《乘风破浪的姐姐》,湖南卫视在电视时代独领风骚,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流量IP。
移动互联网时代,湖南又孵化出芒果TV、中广天泽和银河酷娱三大超级内容运营商,一举奠定在国内文娱产业的龙头地位。2019年,湖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024.25亿元,成为湖南的支柱产业之一。
“地利”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2009年武广高铁、2014年沪昆高铁杭长段建成通车,湖南实现与珠三角、长三角两大城市群3-5小时经济圈。两大战略通道的打通也让湖南赶上了东部沿海制造业大规模转移的好时机。
彼时,珠三角正在大力“腾笼换鸟”,以行政力量驱逐低端制造业。湖南审时度势,凭借交通和地缘优势,抢抓机遇,在离珠三角最近的衡阳、郴州、永州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接盘了一大珠三角批制造业转移。
另一方面,湖南紧紧依靠在外湘商力量,拉回全国各地的老乡回乡投资兴业、建设家乡。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成为这一时期湘商回归的代表人物,这个从深圳起家,做到全球最大的手机屏幕生产商,之后把几个大型生产基地都建在了湖南。
据不完全统计,在粤湘商十年累计投资湖南超2000亿元。“无湘不成军”,400多万在粤湖南人有钱的回家找项目、有技术的回家发展,形成了湘商产业、人才、技术、资本的大回归。
这也是湖南为什么能击败广西和广东粤东西北,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大后方”的关键原因。
“人和”低房价策略。湖南是个人口大省,户籍人口多达7300多万,常住人口却只有6644.49万,每年从湖南流失到省外的人口多达数百万,其中大部分流失到了珠三角地区。
目前,在广东的外省人中湖南人最多,多到什么程度?深圳甚至被称为湖南人的“第二故乡”。如何把这些人拉回家乡发展?
湖南想到的是通过压低房价,从而在中部地区形成一个价格洼地,吸引人才回流。
长沙是万亿GDP城市中,房价最为友好的城市,湖南其余13个地市的房子均价也都只有五六千元,与沿海地区动辄几万元的房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深圳、广州房价太高,回来长沙发展吧!低房价策略,一方面让在外湖南人加速回流,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全国有梦想的年轻人到湖南汇集、扎根,保持湖南竞争力。
湖南的隐患
随着中国城镇化下半场已进入到以中心城市和都市圈为引领的时代,湖南缺乏一座高能级中心城市的“缺陷”充分暴露。
头部城市来看,长沙既不沿边,又不靠海,在全国城市定位中,长沙仅仅是一个普通省会城市,而武汉、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合肥是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三座城市都肩负着国家战略任务,可以说,未来前途无量。
相比之下,长沙普通省会城市的头衔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天花板”。都市圈方面,长株潭一体化搞了20多年,最后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质性进展。
湖南上述两大“致命短板”恰恰给了安徽反超的机会。
二是邻省的挤压冲击。湖南,论人口红利比不过河南;论战略地位,又不及湖北,目前尚处在身后的安徽和江西历史上都是富庶之地,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随着这两地交通基建的日趋完善,湖南的地理劣势就暴露了出来。
要知道,江西在宋元明清时期都是领先于湖南的,只是在近代走向了衰落。今天的江西已然觉醒,启动强省会战略,加快交通建设,吸引赣商回归,江西正复制湖南的经验。
未来十年,浙赣粤大运河、赣深高铁等一批重大基建的落成,江西有望重回昔日中部通往华南的战略要道,拉近与湖南的距离。
至于河南和湖北就不用说了,这是湖南无法逾越的“两座大山”。
三、产业发展的天花板。随着投资驱动模式和房地产暴利时代的落幕、湖南的“风口”产业红利趋于结束。因此,湖南未来仅仅依靠工程机械、装备制造这些产业驱动发展是不行的,还要有新动能。
湖南的新动能在哪里?至今还没看到。目前,尚在培育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都还没有形成气候,急需得到灌溉成长。
另一方面,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上的路径发生了变化,珠三角腾笼换鸟十余年该转移出去的产业都转的差不多了,低端产业受国际政治因素影响开始向东南亚等成本地区转移。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湖南未必会再承接到产业大规模转移,反而更应该担心被“虹吸”的危险。近几年,湖南两大机械巨头出现了外迁的趋势。
2012年三一重工宣布将职能总部和各核心事业部迁往北京,山河智能又被广州“挖了墙脚”。
安徽的机遇
社长个人预判,安徽超越湖南是大概率事件。风水轮流转,属于安徽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正在到来。
一、“天时”。安徽全境加入长三角,合肥跻身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大国家级战略的落子,让安徽对湖南形成了巨大的比较优势。
二、地利。安徽拥有江淮平原、淮河和长江,水系发达,平原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天生优于湖南。加上安徽的底子不差,又身在长三角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区之中,未来想不强都难。
三、人和。文化底蕴、科研优势和政府务实的作为让安徽发光发热。虽然湖南的高校和科研能力也很强,但无奈安徽有中科大这所中国基础研究能力最强的高校之一。合肥正是凭借中科大拿下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而占据了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的制高点。
今天安徽的产业体系比湖南更具竞争力,全省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12条重点产业集群,拥有京东方、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联宝电子、国轩高科、合力叉车、蔚来汽车等一批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支撑起安徽科技大省的脊梁。安徽超越湖南,更像是在地理区位和先进生产力的一次超越。
不管怎么样,安徽、湖南都还需要加油。